【青岛大事一:世界最长海湾大桥和海底隧道通车】这一天(2011.6.30),全长36.48公里的青岛胶州湾大桥和全长7800米的青岛胶州湾隧道通车,终结了千百年来“青黄不接”的城市格局,青岛、黄岛和红岛从此更加紧密地联接在了一起。这一刻,必将永远铭刻在青岛的城市发展史上。咫尺天涯的7.8公里距离,风雨兼程的26年历程,感天动地的1400个昼夜,奋进开拓的870万青岛人,终于实现了执守百年的共同梦想。凤凰展翼,腾必九天。从此,“青黄不接”成历史,东西两岸比翼齐飞,青岛这颗黄海之滨的东方明珠将 更加璀璨夺目!这是一条充满创新精神的隧道。作为胶州湾两岸的海底大通道,青岛胶州湾隧道的建设突出体现了一个“新”——新思想、新材料、新技术、新标准,在将青岛引向东西海岸同城一体大格局的同时,青岛胶州湾隧道自身也成就了中国海底隧道的新标杆。
【 青岛大事二:【青岛造高速列车在京沪高铁正式运营】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铁6月30日15时正式开通运营。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、投资最大、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,京沪高铁贯通“三市四省”,串起京沪“经济走廊”。京沪高铁于2008年4月开工,总长度1318公里,总投资约2209亿元,全线纵贯北京、天津、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四省。它的建成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。京沪高铁共设24个车站,除了京津沪共设4个站点外,河北设2个站点,安徽设4个站点,山东设6个站点,江苏设8个站点。京沪高铁开通后,两个速度等级的列车共有三种运行模式:京沪一站直达、省城之间直达和沿线车站交错停车,这也意味着京沪高铁并非“站站停”,将根据运行模式停靠不同车站。京沪高铁初期每天开行高速动车组列车90对。其中,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列车63对,客座能力10.9万;时速250公里列车27对,客座能力4.5万。
在今日开通的京沪高速铁路上,打下 “青岛造”烙印的46列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,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。由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46列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悉数亮相,占上线运营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总量 (91列)的50%以上。这些高速列车作为京沪高铁的核心技术装备,在高速、安全、环保、舒适等综合技 术指标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。在它们令人震撼的外表之下,中国在高速列车研制领域短时间内所能达到的自主创新水平,更加令人震撼。
像绝大多数创新一样,在CRH380A之前,我国高速列车的研制也走过了一段学习引进之路,然而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是,经过极其艰难、持续不懈的努力,青岛造动车组历经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的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阶段、时速300-350公里动车组的集成创新阶段、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全面自主创新阶段,成功实现了从“技术跟随”到“技术引领”的重大跨越。
“CRH380A是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民族自主品牌,是百分之百的自主创新。”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靖说。
引进消化国外技术仅仅是一个开端
2005年,我市的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按照国务院“引进先进技术,联合设计生产、打造中国品牌”的要求,在铁道部统一组织下,从日本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,打造动车组产品的研制平台。
据记者了解,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过程中,该公司先后投入近9亿元进行大规模工业化改造,建成多条现代化生产线,搭建起国际先进的制造平台,留下600页的纸质试验记录、数百兆的电子数据记录,进行了长达4.5万公里的线上试验,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一周。
然而,引进并完全消化国外技术,仅仅是一个开端。“我国的铁路宽度、空气质量、气流状况、噪声情况等等,都与日本有着很大的不同,这意味着,我们必须在吃透外来技术的基础上,针对国内铁路运营环境进行大规模创新。”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、CRH380A总体设计师梁建英说。
实际上,在购买国外技术、研制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的过程中,该公司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再创新,先后完成了110多项优化设计,对轮对内侧距、牵引拉杆、踏面、受电弓等核心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提升。
“花钱买技术,买不来创新能力。在消化吸收引进来的技术之后,必须全力进入再创新和自主创新阶段!”江靖表示。
而就在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批量投产后,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彻底完成了引进使命,进入集成创新阶段。
在此后300-350公里动车组的研制中,该公司通过在京津、武广、郑西等线路进行的长时间、难以计数的综合实验,对我国铁路高速条件下的系统行为进行全面探索,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,建成了设计技术、制造技术、产品技术三大技术平台,为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自主研发奠定了深厚基础。
CRH380A是中国高铁装备的里程碑
2008年3月,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展开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研制,中国高速列车由此开启了全面自主创新的篇章。
持续运营达到每小时350公里,这样的速度在全世界凤毛麟角,再加上中国独特的气流、温度、湿度等运营环境,京沪高铁这一世界上“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、标准最高、运营环境最复杂”的高速铁路,科技人员如果不能进行全面的自主创新,研制出安全可靠的高速列车绝无可能。
仅以气动噪声为例。高速动车组的气动噪声能量与列车速度成6-8次方正比,如果把列车速度从200公里/小时提高到300公里/小时,气动噪声将提高10-14分贝,而这在降噪领域是一个世界级难题。
梁建英告诉记者,从2008年开始,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对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进行了一系列线路试验,完成了17个专业门类、1000多项技术测试,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试验数据和运营维护数据。
在这之后,该公司进行了大量试验,采集了一系列科学试验数据。历时2年零8个月,首批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终于竣工下线。
“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列车总成、车体、转向架等核心关键技术和装备上,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,在低阻力流线型头型、高气密强度和气密性车体、振动模态系统匹配、安全可靠的高速转向架、先进的噪声控制技术、高性能的牵引系统、安全环保的制动系统等方面,实现了系统的自主创新。”梁建英说。
CRH380A的研制成功,标志着我国高速动车组的研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成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。以此为开端,我国不仅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、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技术标准和规范,而且形成了满足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发、设计和制造体系。
创新模式、技术实力取得重大突破
江靖表示,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在自主创新上有所建树,一靠先进的创新模式,二靠雄厚的研发实力,由此形成了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。
在CRH380A的研制过程中,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利用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大专院校深入、广泛的合作关系,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需求为导向、“产学研用”相结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平台,仅与清华大学、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签订的合作课题,就达到125项。
“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国产化率达到90%以上,其中,零部件达4万多个,涉及全国150多家企业,技术产业联盟的作用极为突出。例如,在对动车组轻量化和薄壁大断面铝合金型材国产化时,我们公司投入5000多万元,联合国内供应商、科研单位共同攻关,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了关键技术,打破了国外垄断,全新设计了CRH380A的车体结构。”梁建英告诉记者。
在企业内部,近年来,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每年的技术研发投入都占到销售收入的6%以上,并在高速动车组实现自主创新的过程中,培养起一支在全球同行业中堪称一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,目前拥有硕士266名、博士16名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5名,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高达70%以上。
这家企业作为我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,还拥有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、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唯一同时拥有四个国家级科研机构的企业。
伴随着高速动车组的研制,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的技术实力在短短数年里迅速提升。2000年至2005年,该公司仅获得专利1项;2005年至今却已获得专利304项;2000年至2005年,该公司仅制定国家技术标准23项,2005年至今却已制定107项。
梁建英告诉记者,CRH380A是节能环保型高速列车,高速运行时,头车气动阻力降低15.4%,线路实测整车阻力降低约5%,再生制动利用率达90%。“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以时速300公里运行时,人均百公里能耗仅为3.64度电,相当于客运飞机的1/12、小轿车的1/8、中型客车的1/3。”
对于这家创新模式和技术实力取得重大突破的企业而言,CRH380A的一切表现都在情理之中。
- 评论:(0)
发表评论 点击这里获取该日志的TrackBack引用地址